道德經與女性領導力培訓
道德經與女性領導力培訓課程/講師盡在道德經與女性領導力培訓專題,道德經與女性領導力培訓公開課北上廣深等地每月開課!道德經與女性領導力培訓在線直播課程(免費試聽)。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522550408,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了解更多。
1.成功之道 ——《道德經》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眇;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本章綱要】當我們傳播理念、知識和規律時,一定要注意這只是依我們以前的實踐經驗所總結出來的,如果換了環境,就要重新去驗證其適用性,而一昧地照搬強推,因為推行一個新模式是需要成本的。因此,領導者要通過參與實踐來獲得經驗,更要在平靜的心態下去深思以求得經驗的升華。
2.拉動式管理之道 ——《道德經》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者弗敢為也,則無不治矣。
【本章綱要】“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領導是民眾的榜樣,所以要做事謹慎,不要一不小心將社會引向歧途。因此,做領導的不要隨意去夸獎某個人,以避免百姓去爭奪那虛無的稱號;不要看重稀缺的物品,以避免百姓因貪欲而成為盜賊;不要輕率地表現出某些想法,以避免百姓內心出現混亂。
3.力出一孔之道 ——《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輿,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本章綱要】老子強調領導者應順其自然。從問題的根源去治理;立足當下、著眼長久;培養文化,人才育成;蓄勢立標,結網固基;然后即可勢如破竹,實現“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4.領導力之道 ——《道德經》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兮,其貴言也。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本章綱要】老子認為不是所有能的領導都具有很高管理水平的,領導也分三六九等。王家堯老師認為在這一章里所提到的“領導”,我們不應簡單地僅理解為組織的最高領導者,而應該將其理解成組織內的各級管理者,只有做到前兩個層面的管理者,才是一級組織的合格領導。
5.市場經營之道 ——《道德經》第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陪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本章綱要】老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要尊重規律,要敬天愛人、循道而為。這是因為老子早就洞察到在人的內心所潛伏的、蠢蠢欲動的征服欲,想征服自己,更想征服別人,在最后得到天下時,極度的成功很容易讓人產生“無所不能”的幻覺,于是就出現想征服自然的狂妄。因此,老子說這樣最終迎來的只是苦果,正是“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6.凝聚力之道 ——《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淡兮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本章綱要】老子一再強調有道的君王一定會天下無敵、人心所向,但如果急功近利,天天費盡心機地想用各種手段通過刺激欲望來留住人、籠絡人和控制人,只能留住暫時的過客。時間一長,欲望趨于平淡、新鮮變成煩躁,就可能出現問題或人才流失了。然而,“道”卻不一樣,它雖然不能刺激人的欲望,不用以美麗的形象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不會靠動聽的語言去撩撥人們的心靈,但只要你努力去實踐“道”,就會發現它的功用無窮無盡,永遠對我們有幫助。
7.模式管理之道 ——《道德經》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毋以清將恐裂,地毋以寧將恐廢,神毋以靈將恐歇,谷毋以盈將恐竭,侯王毋以貴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高而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曰:孤、寡、不穀,此其賤之本與?非也!故致數譽無譽,不欲琭琭若玉,硌硌若石。
【本章綱要】老子將“道”稱為“一”,因此在這里以“一”代替“道”。春秋戰國時,侯王則自稱孤家寡人。好象是謙虛,其實在這謙虛表面的背后掩蓋的是絕對權力。
在本章,老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道”的功用,最后又強調說任何高高在上的東西,如果沒有基礎,都將是空架子,“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8.內圣外王之道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
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也,恒以無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本章綱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老子告誡領導者不能變成“消防員”,做事要遵循“二八法則”,即用20%的工作時間去研究能給組織帶來80%效益的“遠慮”——培養文化、制定戰略和標準,然后才能輕輕松松、笑容可掬地用80%的工作時間去查找并解決問題,要解決影響組織運營的“近憂”。如果有人舍不得用20%的精力去研究“遠慮”,必然會變成“消防員”,天天忙忙碌碌,用95%以上的精力,火燒眉毛一般地去應付“近憂”,結果心情越急越是什么事情都放不下,不放心就不敢放手,搞得組織上下心情郁悶,其他成員都在等待指示,導致決策效率緩慢、管理效率低下和任務執行被動。
9.愛民之道 ——《道德經》第四十九章
圣人無恒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屬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本章綱要】什么樣的表現才是真正的愛民?老子在本章告訴,要像對待你的孩子一樣、要像帶子弟兵一樣,去對待你的員工,才是真正的愛民。
10.玄德之道 ——《道德經》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勿宰也,此之謂玄德。
【本章綱要】領導者的責任是如何體現的?老子說:“生而弗有也,為而弗恃也,長而勿宰也。”
11.觀民風之道 ——《道德經》第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神不傷人也,圣人亦不傷人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本章綱要】如何去發現以權謀私者?老子在本章給出了具體的標準。
12.效率管理之道 ——《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治邦,邦之賊也;以不知治邦,邦之德也。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本章綱要】如何能讓民眾努力做事?老子說只有領導者的品德達到至深、至遠的境界,“恒知”好與壞的兩種治政模式,不與民爭利時。
13.明君之道 ——《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厭其所生。夫唯弗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彼取此。
【本章綱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民眾被領導者剝削到赤貧的時候,他們拋去的只是鎖鏈,因此圣人能自知、自愛。
14.天之道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弗有,功成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本章綱要】“天之道”與“人之道”是有區別的,因此圣人行“天之道”而“非人之道”。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