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與管理變革訓練
道德經與管理變革訓練課程/講師盡在道德經與管理變革訓練專題,道德經與管理變革訓練公開課北上廣深等地每月開課!道德經與管理變革訓練在線直播課程(免費試聽)。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522550408,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了解更多。
1.變革之道 ——《道德經》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水;猷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沌兮,其若樸;渾兮,其若濁;曠兮,其若谷。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本章綱要】
?變革要謹慎小心,“若冬涉川”,以避免稍不留意就可能給組織帶來巨大的損壞;
?變革考慮問題要周全,“若畏四鄰”,不能如莽夫一樣隨意而為,損毀組織形象;
?變革過程中要心懷敬意,“其若客”,不能隨意踐踏制度,破壞管理秩序;
?變革過程中對待下屬要如同子弟,“若冰之將釋”,不能不顧修養,張嘴就罵人;
?變革過程中要誠懇樸實,“其若樸”,不能故弄玄虛,高不可攀,成為獨裁者;
?變革過程中對待錯誤要態度端正,“其若谷”,有錯必改,坦然接受他人的批評與指正;
?變革過程中要與下屬心連心,“其若濁”,不能要求員工甚嚴,自己卻大手大腳地揮霍錢財。
2.管理咨詢之道 ——《道德經》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曰芒。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本章綱要】要探究“道”,掌握規律,就要耐得住寂寞,尊重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其本源去研究,如果不遵照“道”去沖動冒進,必然會招致禍患。然而,做事時如果能依“道”而行,必然會風生水起、輕松自如。
3.無道之象 ——《道德經》第十八章
大道廢,案有仁義;智慧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亂,案有貞臣。
【本章綱要】俗話說“缺什么吃什么,吃什么補什么”。老子在這里告訴我們一個被許多人忽略的規律。當人們在贊美和強調仁義、智慧、孝慈及忠臣時,其背后往往掩蓋著“道”的缺失。正因為“道”的缺失,才導致這個社會紛亂不堪,才逼迫人們去向往青天白日的朗朗生活,去贊美好的事情與人物。
4.高效管理之道 ——《道德經》第十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本章綱要】組織管理的第一要務是培養人才,而不是給領導一方可以賣弄聰明、標榜仁義、投機取巧的天地。只有組織管理的純樸、簡單和有效,才能統一員工的思想,保證強執行力。
5.績效管理之道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而弗能久有,況于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本章綱要】做事要順其自然。運動式地推進,短期內看似有效,從二十年以上的歷史時期來看,卻是在破壞社會。企圖以霹靂手段快速解決問題,會讓很多人受傷,企圖靠花言巧語暫時蒙騙過關,會讓人們失去對其的信任。
6.快速發展之道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自是者不彰,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本章綱要】踮起腳尖想站得更高些,向前看得更遠些,卻不能站得穩當;邁開大步想快速前進,縮短行進時間,卻導致后勁不足。因此,做事不能好高騖遠,只有扎實基礎,才會站得更高、走得更遠。如果自恃功力強大,而違背規律,必然會走向失敗。
自認高明就如同一滿杯水,再也聽不進任何道理;自戀如狂就如同刺猬,是無法得到別人的贊揚的;自夸好勝就如同井底之蛙一樣,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負倨傲就如同暴發戶一樣,只能止步在目前的水準上,不會提到提高的。
7.健康發展之道 ——《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本章綱要】在本章,老子告誡做領導的要明白“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應舉止穩重、內心平靜,才能克制“輕率”和“浮躁”,以避免給組織帶來麻煩。領導因其位高權重,在說話前,一定要經過認真思考,以組織利益為重;在做決策前,要與眾人經詳細研討和論證,在原則堅定的前提下,發揮眾成員的聰明才智,集思廣益,才能帶領隊伍快速前進。
8.系統運營之道 ——《道德經》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恒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恒德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本章綱要】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依事物自身的規矩與方圓去執行,不因內心欲望而強求,乃圣人所為。唯有如此,方能給百姓做出一個守規矩、有信用的榜樣。
9.尊貴之道 ——《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本章綱要】老子在這一章強調了“道”的特性:無處不在、無形無名、功成身退。老子認為太過于強烈的態勢往往會給其它事物帶來傷害。領導的最佳工作模式是用20%的精力來選擇戰略、培育文化、制定標準、搭好結構和培養部屬,然后再用80%去檢查和糾正組織的實際運營與戰略和標準的偏差。領導為組織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如果就此以為自己是圣人了,以自己從前的功績去決定以后的發展,也可能就給自己帶來無妄之災、組織帶來滅頂之難。
10.外王之道 ——《道德經》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詘,大巧若拙,大贏若絀。躁勝寒,靜勝熱,清靜可以為天下正。
【本章綱要】老子在本章用了五個特征告訴我們,真正的王者是什么。
11.持續改善之道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本章綱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子為何圣人能成為百官之長,就是他具有持續改善的精神,永遠都在成功的路上。
12.成敗之道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者則殺,勇于不敢者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
【本章綱要】項羽與劉邦誰能做天下王,恐怕在十面埋伏之前沒有人能給出標準答案。為何貴族出身的“萬人敵”的霸王,會敗在小吏出身的沒有武功、沒有文化的劉邦手里?王家堯老師結合本章內容告訴你答案。
13.QC改善之道 ——《道德經》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折。強大居下,柔弱居上。
【本章綱要】為何QC是企業救命的VC?為何日本人如此看重QC,將它與5S視為管理的基礎。為何中國企業的QC做得不到位?王家堯老師結合本章內容告訴你答案。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