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面對壓力內訓
自由面對壓力內訓課程/講師盡在自由面對壓力內訓專題,自由面對壓力內訓公開課北上廣深等地每月開課!自由面對壓力內訓在線直播課程(免費試聽)。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522550408,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了解更多。
課程大綱
一、改變早期信念,重塑心理地位
心理地位:每個人在幼年都會形成對自己、對他人的看法,并形成某些堅定的信念,這些信念持續一輩子。這些早期的看法稱之為基本態度,并形成四種心理地位:
(1)、我好,你也好;
(2)、我不好,你好;
(3)、我好,你不好;
(4)、我不好,你也不好。
不同的心理地位代表一個人從什么立場來感知自己和他人的基本價值。長大以后,每一種童年的態度都生活在成人的生活中,并從人際關系的互動中反映出來,極大地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覺察到自己的心理地位,了解心理地位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探詢心理地位產生的根源,重新設定對自己、對他人的基本態度,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
二、在情境中適時轉換自我狀態
自我狀態:自我狀態是指我們在某一段時間、某一種人際情境中,表現自己部分人格的方式。每個人都有三種自我狀態,每一種都包含了一整套相關的行為、想法和感受:
(1)、父母自我狀態:拷貝自父母或與父母形象的人的行為、想法和感受;
(2)、成人自我狀態:針對此時此刻所反應出的行為、想法和感受;
(3)、兒童自我狀態:重演兒時的行為、想法和感受。
就一個健康、平衡的人格來說,三種自我狀態都是必須的,我們需要成人自我狀態
來處理此時此地的問題,并幫助我們過有效率的生活。要融入社會,需要父母自我狀態提供規范來遵守。兒童自我狀態則包含自發性、創造力和直覺力,這都是不可或缺的。
能**覺察并準確判斷自己和他人的自我狀態模式,自由地運用不同自我狀態的功能,并能在
各種情境中適當地轉換,便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三、用一致性表達真實自我
當人們不知道如何處理業績壓力、問題壓力的時候,為了求生存而保護自己,就會采取習慣性的應對方式,而這些應對方式往往都不能產生正面積極的效果。扭曲的感覺、負面的情緒,使得問題更加的復雜化。負性情緒長期得不到疏緩,累積的結果就是身心健康的損害。
(1)、討好的姿態
(2)、指責的姿態
(3)、超理智的姿態
(4)、打岔的姿態
當我們用身體去體驗和感受不同的應對姿態,就能覺察到表現自我與真實自我的不一致,我們會發現:問題的本身不是問題,應對問題的不良方式才是問題。因此,學習用一致性的方式表現真實自我,會有效幫助我們處理壓力狀態下產生的負性情緒。
四、學習應對壓力的智慧
1、找到希望和擔憂
當人們經歷變革和危機或遭遇困境時,會進入一個混亂的階段,一種可以幫助人們走出混亂的方法就是找到希望和擔憂。人會因為有激勵或痛苦而做出改變:擔憂和痛苦提醒我們近的生活方式是不好的,而希望和激勵把我們帶向更快樂、更充實的未來。所以,找到了自身的希望和擔憂,就找到了改變現狀的內在驅動力。
2、處理未滿足的期待
每個人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很多的期待,當這些期待未被滿足的時候,內心會產生很多的負性情緒。這些負性感受,令到內心的壓力更大,不能平靜理智的面對生活和工作,使得個人的狀態和工作績效表現下滑。**活動體驗,覺察自己的期待,學習處理未滿足的期待,使我們的內在平衡、身心更加和諧。
3、情緒處理與時間結構
負性情緒本身是也是幫助應對壓力的有效方式,只是習慣性的情緒反應讓我們忽略情緒本身的意義和作用,從而掉進負性情緒的漩渦。當我們了解時間結構的概念,就可以運用情緒本身的功能來幫助我們應對問題和壓力。
4、避免問題思維的陷阱
注重任務和目標,使得人們在遇到問題時習慣去探究產生問題的原因。我們認為如果知道問題產生的原因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現實的狀況是,理智的解決方案往往難以達成圓滿的結果。注重問題帶來的影響,感受壓力帶給人的身心層面的影響,做出一些改變,在身心和諧的狀態中,更容易創造新的解決方案,達成目標。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