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個世界,社交賬戶數目瘋狂攀升、顛覆性事件屢見不鮮、逆全球化頻頻引發震動,許多企業面對新環境感到手足無措,管理者面臨一個簡單而根本性的問題:他們能否預見到企業/業務的未來。此外,在當前的發展大勢下,企業是不是可以從成功轉型或是已經失敗的企業身上學到什么呢?你的公司是不是正佇立在懸崖邊?
比較柯達與富士(Kodak and Fujifilm)兩家公司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它們的故事很有代表性。
這兩家公司在歷史上都曾依靠出售相機膠片這一主體業務取得成功,但是數碼相機的問世顛覆了整個膠片市場,對兩家公司造成了巨大沖擊。當時,兩家公司對市場變化的回應截然不同。
富士立即投身企業產品創新和開拓市場,應對危機,它首先調整了公司內部的化學與材料科學研究,提高核心競爭力,這使公司與醫療設備、化妝品、醫藥與生物材料行業接軌,成功將業務延伸到新市場。
柯達則開始停滯不前,沒有發掘其他發展途徑,在市場競爭壓力日益加大的情況下,最終泯然眾人乃至消失。
重新審視領導力
當公司面臨巨大失誤和危機時,人們研究與關注的重點往往在企業治理、領導力與決策等方面。
在柯達以及其他類似“垂死掙扎、破釜沉舟”的企業案例中,市場信號已經顯而易見地不斷變糟,很多所謂難以預料的突變其實并非完全不可預期,公司本應該參與到市場中,主動預判變化,并解決這些問題。
在很多情況下,領導力的界定已經失去了邊界。每天我們都聽到人們說這個或那個情況“缺乏領導力”。當一個概念變成“萬金油”一樣的老生常談,其也就失去了本來的力量和潛能。
日復一日,我們聽到看到高管們擺著“架子”,拼命推動個人行程、關注著下一輪的紅利津貼,還通過社交媒體進行自我營銷。所有這些作態,令人產生強烈的質疑。尤其是一些身居要職的人,人們對其的感官更加復雜,他們如果一成不變,更會遭到質疑:他們沉溺于這些“俗事”,還能不能敏捷的思考并采取緊急行動來扭轉不利局面?
預見力是跨越生存門檻的必備能力
無論是商務還是日常生活中,缺乏預見力的現象比比皆是。
颶風肆虐的波多黎各就是典型案例。當這片備受摧殘的土地正在想方設法重新獲得水電供應時,當地的管理者們卻開始了政治作秀,發布大量社交媒體評論,這對于當地居民的生活沒有絲毫好處,更突出了當地領導的不善。
正如富士的前瞻性與柯達的缺乏預見力,這形成了兩家公司迥然不同的發展路徑與當前狀況。
通過直接經驗與廣泛的對領導力的調研分析,我們發現,有五種關鍵因素會影響預見力:
1.創造明確有意義的方向并為之努力——以充分的資源和積極的行動為目的保駕護航;
2.以無畏精神采取行動——培養一種克服本能反應的意識與能力,用理智指導行為;
3.用現在拼搏未來——用新的思考方式和高效實踐推動企業的前進;
4.積累優勢——組織、促進多樣化的企業內部對話,探索深刻前瞻的見解、參與具有潛力的市場;
5.保證性能彈性——在企業經受挫折與失敗后,快速恢復并重新投入戰場。
預見力可以說是一種領導力在行動中的具體體現,管理者擁有預見力,意味著能夠帶領企業直面挑戰,轉化已經掌握的隱性知識,化作實際行動。
許多因素,包括市場結構、供求動態以及企業資產負債情況都會影響到公司的業績和凈收益。然而有趣的是,有些企業因此逐漸失去靈敏性,變得呆板而僵化;而有些公司則如魚得水,在市場中成為浪尖的弄潮兒。
預見力使得Amazon的市場價值甚至超過了其對手的總和(沃爾瑪、塔吉特、梅西百貨、百思買以及其他)。預見力是亞馬遜企業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確保亞馬遜在面對充滿未知的新市場時,始終保持公司的創新力。亞馬遜創始人Jeff Bezos將這一素質形容為“第一天”思維,他希望亞馬遜能一直保持初創公司的危機感與行事風格。當前商業環境變幻莫測,許多公司深受其害,亞馬遜則在不斷扭轉與挑戰現有商業模式從而實現企業發展。亞馬遜網絡服務(AWS)就是如此,該服務在2017年預計能產生170億美元的價值,運營利潤率達25%。
在組織中根植預見力
對身處當今復雜商業環境的企業管理人士而言,如何將預見力根植到企業中,并利用其展望、拓展企業前景?從需求側看,可以考慮將用戶體驗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器人以及其他新技術和用戶體驗聯系起來。從供給側看,不妨反思一下模式和流程?如果想使用新型工具或是重構商業模型,那么請思考這些問題:預見力如何轉變為公司難以復制的文化優勢?企業該如何像亞馬遜一樣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此外,交廣國際管理咨詢認為要多觀察傳統競爭對手和新入場的顛覆者們,思考他們的關注點與焦點,并吸納其長處。看過本文的人還看了《如何提升領導力的核心?》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