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應激創傷的善后
日常生活的應激創傷的善后課程/講師盡在日常生活的應激創傷的善后專題,日常生活的應激創傷的善后公開課北上廣深等地每月開課!日常生活的應激創傷的善后在線直播課程(免費試聽)。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522550408,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了解更多。
【課程大綱】
第一章:創傷事件的分類
按來源大致可區別為危及生命的“天災”與“人禍”,前者如自然災害(洪災、火災、旱災、颶風、地震等),后者如空難、交通事故或戰爭。
家庭內部的對兒童的情感虐待(忽略、照顧不當—-如溺愛)所帶來的創傷。
與軀體創傷相對應,引起心理創傷的各種因素稱為應激源
第二章:創傷的分類—泰爾分類法
Ⅰ型 單純型:
(1)形成創傷的時間是短暫的,或者是一次性
(2)可以發生在成年期不同的階段
(3)形成創傷后持續時間不長,一般在3個月以內
(4)有的自然愈合,有的經過治療獲益,有的可以轉化成復雜型心理創傷。
Ⅱ型 復合型:
(1)心理創傷形成時間長久,對個體身心影響廣泛。
(2)可以發生在兒童和成年期不同的階段。
(3)一般不會自然愈合。
(4)癥狀表現復雜多樣。
(5)Ⅰ型心理創傷演變成Ⅱ型心理創傷。
第三章:心理創傷的定義
心理創傷在既往常指日常生活中的與精神狀態相關的負性影響,常由于軀體傷害或精神事件所導致,它可以為事件的當事人為載體,但也可能因目睹事件而誘發。
另外,DSM-Ⅴ對引發急性應激障礙和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創傷性事件”進行新的定義和要求,理解創傷性事件創傷強度的異乎尋常性時,不僅要關注事件本身的客觀性質,而且要意識到創傷事件對當事人的主觀意義。
第四章:家人可以按下列方式照顧自己及受傷的人
了解急性應激反應和創傷后應激障礙癥候群。參加急性應激反應和創傷后應激障礙癥候群的 課程及演說,閱讀相關書籍及錄像帶。
鼓勵幸存者尋求創傷后應激障礙癥候群的專業協助。家人可鼓勵幸存者接受協助,但不是逼 迫他去接受;這是一種關懷而不是懲罰。
尋求家人本身的個人或是家庭咨詢。避免本身受到二度之壓力,家人本身也需要處理自我情緒;這也可和幸存者互相鼓勵,表示專業協助之重要。
學習壓力及憤怒處理。學習壓力及憤怒處理的課程,增進溝通及互相照顧的能力。
保持及享受良好之生活。維系正向的人際關系、維持創造性的工作、繼續學習并享受閑暇生 活,這些是走出陰影的必要條件。
第五章:在災害事件后,哪些人可能是自殺的高危險群?為什么?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
正在經歷哀慟歷程的人,屬于自殺的高危險群(比較一般的人來說,他們的自殺可能性的確是比較高的,過去有一些的統計報導確實顯示如此)。所以對于陪伴者或心理輔導志愿者而言,自然應該去注意哀慟者自殺的可能性。而另外有一些會使得自殺危險性增加的因素,如當哀慟者在意外中死去親人的人數不只一位時,或是哀慟者在遭遇嚴重的失落之后,因為家庭的瓦解而缺乏穩定的家庭或社會支持系統時,或是哀慟者長時間的處在自我封閉、與社會嚴重的疏離的情況下時,哀慟者會以自殺的方式來結 束自己生命的危險性也會跟著升高。
第六章:何時該尋求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協助?
如果有以下現象,建議你取得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協助:
1、你發現自己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心情都很亂,感覺有很多的壓力、混亂,并且覺得很空虛,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下去。
2、在事情發生一個月之后,你還是一直感覺麻木、遲鈍,并且要不斷的保持忙碌,為的是讓自己不去胡思亂想。
3、不斷地會再想起災難的事情,睡覺時會做惡夢而驚醒,或是有很多身體上的不舒服。
4、沒有人可以和你討論你的感受,但你又覺得自己有這個需要。
5、你的工作或人際關系變糟了,讓你很不舒服。
6、你又發生了其它的意外。
7、從災難發生之后,你抽煙、喝酒、或吃藥的量都變得過量。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