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tem id="lhbxr"></menuitem><th id="lhbxr"><video id="lhbxr"></video></th>
<th id="lhbxr"><dl id="lhbxr"><del id="lhbxr"></del></dl></th><span id="lhbxr"></span>
<ruby id="lhbxr"></ruby>
<span id="lhbxr"></span>
<strike id="lhbxr"></strike><ruby id="lhbxr"></ruby>
<strike id="lhbxr"><dl id="lhbxr"></dl></strike><strike id="lhbxr"></strike>
<span id="lhbxr"><dl id="lhbxr"></dl></span>
<ruby id="lhbxr"></ruby><span id="lhbxr"></span>
<cite id="lhbxr"></cite><del id="lhbxr"></del>
<span id="lhbxr"><dl id="lhbxr"></dl></span>
<strike id="lhbxr"></strike>
<span id="lhbxr"></span>
<span id="lhbxr"><video id="lhbxr"></video></span>
王陽明與陽明心學

王陽明與陽明心學

王陽明與陽明心學課程/講師盡在王陽明與陽明心學專題,王陽明與陽明心學公開課北上廣深等地每月開課!王陽明與陽明心學在線直播課程(免費試聽)。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522550408,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了解更多。

【課程大綱】
第一篇 王陽明傳奇一生
一、少年立志做圣賢
——王陽明12歲立志做圣賢和他傳奇的一生有什么關系?
——NLP 邏輯層次:一個人的行為、能力、價值觀,都源于自我角色的設定。
二、龍場悟道心即理
——如何面對會試失敗?“世人以落第為恥,我以落地動心為恥。”
——如何面對含冤入獄?“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如何面對惡劣環境?“圣人處此,更有何道?”
——如何悟到心即理?端居澄默,以求靜一,大悟”格物致知“。
三、壯年鞍馬平匪亂
——用兵何術?養得此心不動,乃術爾。
——什么是決定勝敗的關鍵?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四、講學治平度晚年

第二篇 陽明心學
一、陽明心學體系
1、一個公式:表現=潛能-干擾
2、兩個方法:靜處體悟、事上磨練
3、三個概念: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4、四句教理: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二、心即理——陽明心學的邏輯起點
1、心即理:本心(天賦的本性、真我)即是道
2、從“巖中花樹”看心外無事、心外無物:你所觀察到的世界是主客觀統一的世界,沒有*的客觀也沒有*的主觀。
3、從全息理論看“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三、致良知——陽明心學的核心
1、良知就是天理(天道)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慮而知者,良知也。(孟子)
——天理:上天有好生之德
2、良知人人有
——人人皆有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良知是最高的行為準則。
3、如何致良知
——靜處體悟:內省——證悟——知
——事上磨練:明覺——徹悟——行
——格物是關鍵:修心與修行的統一
四、知行合一——陽明心學行動的哲學
1、知行統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2、知而未行,只是未致良知;未致良知,只因受私欲的蒙蔽。
3、誠:做事不欺良知,良知和行為一致。
五、四句教
1、無善無惡心之體
(1)天道沒有吉兇善惡,吉兇善惡都是道。
(2)天道是至善,一切都是善,惡也可以行善,比如毒,用得好就是藥。
2、有善有惡意之動
(1)起心動念是因人的私欲而起,所以有善有惡。
(2)沒有私欲何來惡?
3、知善知惡是良知——用良知來判斷善惡
4、為善去惡是格物——做事對得起良知

共有 0 條評論

? Top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