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上多元化成長多是針對集團企業而言的,小微企業避之不及,故一般不存在這個選項。
交廣國際管理咨詢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多元化戰略的分類
(一)按照多元化的動因來分類,多元化可以分為進攻型多元化和防御型多元化。
1、進攻型多元化
追求成長是企業的天性,通過主動多元化,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董明珠通過聯手銀隆,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又涉足手機制造,究其動因,既有遭遇天花板的焦慮,更多的還是追求成長。
2、防御型多元化
原行業風險加大,通過多元化分散或者規避風險,是一種戰略選擇。以房地產企業為例,房地產業經過十年黃金發展期,大趨勢是下調趨穩,對個別企業而言,風險加大,此時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提早布局其他行業,也屬于無奈之舉,有的開始生產礦泉水,有的房企開始從買買買變成賣賣賣。
(二)按照企業產品項目之間的關聯度劃分,多元化可以分為相關多元化和非相關多元化。
1、相關多元化
通過資源、技術、市場等要素連接,從一種產品一個項目,發展到多個產品或項目,既實現了規模擴張,也形成了協同效應,這種多元化風險較低。比如日本的川崎重工,以造船、飛機制造見長,有涉足車輛、機械、鋼鐵、發動機,都是關聯產品。萬達從商業地產涉足電影院線,更是直接利用了資源優勢。
2、非相關多元化
企業進入完全不相關領域,受制于技術與管理能力,風險極大,除非新領域有巨大潛在需求,或者原行業進入衰退期,一般不應輕易進入完全陌生的新行業。董明珠進入手機制造行業,該行業市場容量雖大,但環境以不同于十年前,如今對技術創新要求很高,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競爭激烈,而格力在這方面沒有任何技術積累,沒有技術優勢,估計是前景堪憂。
二、多元化的動因
(一)外部動因
密集成長受限,比如市場容量有限、市場集中度高、市場需求的變化,導致本企業市場份額遭遇天花板,都會趨勢企業向外行業尋求突破。
(二)內部動因
追求規模效益、修正不理想的原戰略目標、利用過剩資源與能力等諸多因素,都會驅使企業實施多元化戰略。
三、多元化的風險
多元化經營的成功需要內部資源與能力的支撐,外部環境的適配。對中小企業而言,多元化往往是個陷阱,對大型企業而言,多元化成功的概率也極低,據說成功率不到5%。失敗的多元化戰略,往往表現為以下情況。
1、過早、過快多元化。主業不穩,涉足其他行業,沒有支撐點。
2、盲目、過度多元化。不僅不能分散風險,還會因為分散資源,加劇風險。
四、何為經營專業化
經營專業化表現為資源與能力的集中使用,表現為企業對默一領域的專注精神,表現為企業產品在某一領域的領先地位。中小微企業一定經得住誘惑,要堅守專業化經營。
企業從小規模開始,最早應該實施專業化經營,盡量避免分散資源,盲目、過早、過快地多元化。即便是發展為多元化的企業集團,也應該突出主業,成為主導型多元化企業,力爭在各個行業成為領先專家。多元化或可帶來成長,專業化才能確定生存。所以,對于企業經營而言,專業化是起點,也應該是終點。企業做大,不一定是好的,做強才是根本目標。
看過此文章的人還看過:企業多元化經營風險有哪些?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