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廣國際管理咨詢專家老師認為我們常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的一生充滿未知與風險,過于薄弱的憂患意識,會讓我們常處困境,難以自拔。對于企業來說更是如此,面對各行市場競爭劇烈,商業江湖人心險惡,企業應當懂得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即便風平浪靜之時,亦要思考如何面對大風大浪之事。除了增強危機意識,當危難臨頭,企業也需從容理智,不妨通過以下三個方向化解危機。
一、決策五步走
危機傷害程度與時間成正比,這就要求企業在非常時期反應快速,決策迅速,才能贏得時間,爭取到更多的回旋余地。一般來說,危機決策有以下五個步驟:
首先遏制,迅速把控危機局勢,全面防范危機持續惡化;
其次削減,找出危機源由,減弱危機的破環程度和造成的損失;
再次恢復,進行相應改革和調整,使企業盡快恢復正常運營;
然后變革,根據當下狀況和形勢變化重新確立發展規劃和目標;
最后提升,總結經驗,把成功決策方法轉為管理規范,加強危機預見和應變力,增強企業的“免疫力”,避免舊錯再犯。
二、統一口徑
危機的爆發,常伴隨著外部責難與流言的四起,而且會導致內部人心惶惶,秩序混亂。此時,企業領導人言行將直接影響這次危機處理的成敗。企業領導人應第一時間勇擔重任,以真誠負責的態度告知員工與公眾實情,內外前后統一宣傳口徑和核心立場,對事件的起因、性質、可能趨向及影響做出評估和確認,以此穩定內部員工,消除外部猜疑。這里必須注意的是,切勿使用強制手段統一內部員的工對外口徑,而是及時解決員工內心的根本性問題,才能使員工和企業同心同德,一道應對危機。
三、借助第三方
當公眾抵觸情緒高漲,難以辯解的時候,為了防止危機繼續惡化和蔓延,企業應立即尋求相關的政府部門或權威機構的幫助,借助其公信力量,進一步澄清和證明事實,掐滅猜疑的火苗。同時,發生危機時,企業要高度注重與媒體的友好合作,既要及時向媒體提供賠償信息,公布應對危機措施方案,又要透過媒體解答相關社會質疑問題,引導輿論向利于化解風險的方向發展。
其實遭遇危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深陷危機時卻束手待斃,以及危機過境后卻一仍舊貫,這勢必引發又一層危機波浪。著名企業危機管理專家奧古斯丁說過:“每一次危機的本身既包含著導致失敗的根源,也孕育著成功的種子。”企業應深刻反思危機起因,珍惜每一次的危機處理經驗,將企業的形勢從劣轉優,將危機化為企業更加健康發展的契機。
看過此文的人還看了《物業管理風險與危機管理培訓》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