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人,企業管理的本質是人的管理。一切的戰略、運營都需要人來執行。沃倫·巴菲特說:“執行力就是任用一些能夠執行的人。”影響個人績效或者個人執行力的因素有3個:意愿、能力和環境,也分別被稱作執行動力、執行能力和執行保障。
1、意愿
意愿是指個人做某件事的愿望,即執行動力。勵志大師史蒂芬·柯維說:“你的態度決定你能達到的高度。”態度受人的意愿、動力影響。沒有動力就沒有執行力。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普通員工,如果沒有執行的動力和意愿,那就不可能有執行力。動力來自于欲望和需求,了解人性是尋找個人執行力的根本。我們在海洋館觀看海豚表演時,馴獸員不時給海豚喂一些魚蝦類的食物,就是要海豚執行馴獸員的指令,表演各種各樣觀眾喜愛的節目。試想一下,如果馴獸員不給海豚喂食物,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當然,人類屬于高級動物,除了有基本的生理需求外,還有安全、社交、尊重和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這一切都是人類活動的原動力。員工的工作動力,可能是目標帶來的動力,也可能是激勵機制帶來的動力,還可能是團隊凝聚力或者工作的滿足感帶來的動力。只有解決了動力問題,才能建立起強大的執行力。
2、能力
能力是指員工完成某項事情所需具備的知識、技巧以及執行能力。中國有一句古話:“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只有強勁的動力而不具備行動的能力,那只能是“望洋興嘆”。意愿比能力更重要,并不是說,只要愿意做,執行力就一定強,能力也是個人執行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彼得原理告訴我們:在任何組織里,每一個人都將晉升到他無法勝任的階層。許多管理者怕部下超越自己,因此任用一些比自己能力弱的人,而如果你的部門都是一幫庸人的話,部門的執行力和績效不會高,你也出不了什么成績。如果你手下能人輩出,你培養出了3個經理,就意味著你具備了做總監或副總的能力了。
3、環境
工作環境影響員工的行動力,它是個人執行力的保障。執行力保障主要是指企業的執行文化以及運營流程、制度保障等。執行文化指注重團隊協作、持續改進的精神氛圍。流程保障的重點在于流程優化,業務流程優化的核心思想是減少非增值活動,減少等待時間、重復工作及需協調的工作數量,從而提高增值活動的效率。制度保障指利用強大的監督措施和獎懲制度,促使員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從骨子里改變自己的行為。
執行力保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組織機構及崗位責、權、利清晰。這是企業管理有序、有效率的基礎。
(2)工作流程與制度公示、培訓到位。員工具有完成工作所需的能力,流程運作順暢。
(3)績效管理執行到位。企業領導需要組織制訂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并與高層管理者進行充分溝通,由高層管理者將其分解到每一年,制訂可行的年度工作目標與計劃。年度目標的制訂分解、執行、跟蹤與調整過程,即是企業績效管理的過程,它是績效計劃P(Plan)、績效輔導D(Do)、績效評價與反饋C(Check)、績效結果與改進A(Action)4個步驟的循環。
(4)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要提高員工個人的執行力和績效,必須從執行動力、執行能力和執行保障3個方面下功夫。只有以這3個要素建立起執行力的模型,才能對個人執行力疲軟進行診斷和改善,最終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看過本文的人還看了《提升員工執行力的10種方法》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