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社會,隨著人們逐漸追求效率,而忽視質量的時候,企業更應該有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交廣國際管理咨詢專家認為工匠精神是有一種信仰,堅持“工匠精神”的企業,依靠信念、信仰,看著產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后,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香奈兒首席鞋匠曾說過:“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
在傳授手藝的過程中,傳遞耐心、專注、堅持的精神也很重要,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這種精神培養,更多的依賴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行為感染。
我們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并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工匠精神缺失的根源:沒有工匠文化作支撐
有人指出中國缺少的不是“工匠精神”,而是缺少“工匠制度”。
在我看來,在學而優則仕的文化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我們缺失的是社會鼓勵工匠精神的文化。所以,沒有建立起支撐工匠精神的文化體系,也就無法實現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無法從一個制造大國順利地走向全球制造強國。
工匠之行 在行動中體悟修行的樂趣
工匠精神不僅僅是口號,也應該是每個人都該持有的一種精神和品質。長久以來,正是由于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后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