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件結構設計制造培訓
塑膠件結構設計制造培訓課程/講師盡在塑膠件結構設計制造培訓專題,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塑膠件結構設計制造培訓公開課(免費試聽)北上廣深等地開課!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810048130。
課程大綱
第一單元 結構系統設計解析
通過這一章的學習,可以掌握結構設計的流程;結構設計系統分析方法;
■ 結構設計流程(電子產品結構設計為例)
一.結構設計痛點分析
二.結構設計流程圖
三.結構設計各階段的工作重點
現場演練:受訓企業結構設計流程梳理及點評
■ 機電整合設計
一.機電整合的認知
二.機電整合案例分析
1.MCO(限高圖)的設計
2.PCB輪廓圖的設計
3.散熱設計
三.ESD防護結構設計
1.ESD的定義及的防護結構的設計原理
2.ESD防護結構形式及檢測標準
■ 結構設計標準化的推動
一.設計過程標準化(統一設計方法:如—制圖方法;繪圖軟件版本等)
二.設計流程標準化(明確設計進程)
三.設計參數標準化(提高設計效率和品質)
四.建立標準零件庫(設計共用,降低風險和成本)
第二單元 塑膠件的結構設計-上篇
通過這一章的學習,掌握塑膠件結構設計的基本知識;掌握塑膠件典型結構的設計方法;
■ 塑膠件結構設計及制造—-八層內功心法
一.內功心法第一層——選擇材料(根據產品功能需要選擇零件材料)
二.內功心法第二層——評審外觀(確保結構實現的可行性)
三.內功心法第三層——機電整合(確保結構和硬件零件的功能實現)
四.內功心法第四層——規避專利(防止專利侵權,提前規避)
五.內功心法第五層——模具評審(確保零件的可制造性,規避零件缺陷)
六.內功心法第六層——裝配驗證(確保零件滿足產品功能需求)
七.內功心法第七層——強度校核(確保零件質量滿足產品需求)
八.內功心法第八層——零件承認(確保零件設計與生產的一致性)
■ 三招教會你如何選擇塑膠材料
第一招:了解塑膠材料特性
第二招:明確產品使用環境
第三招:針對產品功能要求選材
附表:典型塑膠材料的特性及運用
1.ABS的特性及運用
2.PC的特性及應用
3.ABS+PC的特性及應用
4.PMMA的特性及應用
5.PP的特性及應用
6.PA的特性及應用
7.POM的特性及應用
現場演練:根據某產品上的塑膠零件,選擇材料
■ 塑膠件結構設計思路三步驟(案例分析:某產品塑膠殼的設計)
步驟一. 零件的拆件設計
案例1:根據某產品外觀圖畫出拆件的分界線
步驟二. 零件分模面的選擇設計
案例2:根據塑膠件的拆件殼體,畫出分模面
步驟三. 零件細部結構的設計
■ 塑膠件工藝技術設計
一.塑膠零件壁厚的選擇
塑膠件壁厚選擇的依據
案例分享:薄片&殼體壁厚設計分享
二.塑膠零件的脫模斜度設計
1.影響脫模斜度的因素
2.根據不同材料選擇脫模斜度
現場演練:根據塑膠殼體設計脫模斜度
三.塑膠零件的尺寸精度
現場演練:根據塑膠件的尺寸精度表給出案例中的尺寸公差
四.斜頂設定問題
1.斜頂寬度的設定
2.斜頂退位空間的設定
現場演練:依據斜頂的設定方法,修改實例中的相關設計參數
■塑膠件的極限工藝問題的處理方法
一.螺絲柱局部厚膠部位處理
二.小斜度和垂直面的處理
三.厚薄過度處理
四.塑膠支撐面的設計
第三單元 塑膠件的結構設計-下篇
通過這一章的學習,掌握塑膠件結構設計的基本知識;掌握塑膠件典型結構的設計方法;
■塑膠件裝配結構的設計
一.卡扣結構的設計
案例分享:學員設計出卡勾結構的剖面圖并給出尺寸;講師點評
二.螺絲柱結構的設計
三.過渡表面的處理設計
四.超聲波焊接結構設計
五.熱熔結構的設計
六. 防呆設計(防差錯技術的運用)
1.防呆的定義
2.防呆方法
案例分享:學員設計防呆結構,老師點評
■塑膠件強度設計解析
一.加強筋的設計
現場演練:根據給出的塑膠件,在相應的位置設計加強筋
二.增加剛性減少變形的其它措施
三.帶嵌件塑件的設計(模內注塑)
■塑膠件雙射成型結構件的設計解析
一.雙射成型零件的結構特征解析(圖例)
二.雙射成型結構件的材料選擇(圖例)
三.雙射成型結構件的設計步驟
案例分享:某產品的雙色成型結構(某品牌電子書電池蓋)
第四單元 塑膠件的制造工藝解析
通過這一章的學習,掌握塑膠件的制造工藝知識及零件缺陷的解決方法
■塑膠件注塑成型工藝解析
一.塑膠注塑成型分析
二.成型條件介紹及其參數的定義
■塑膠件注塑成型缺陷分析及解決方案
一.試模問題分析方法-DMAIC方法
二.試模典型問題點及其對策
氣泡(積風)
毛邊(飛邊或廢邊)
短射(缺料)
縮水(又叫凹陷或空洞)
熔接線
……
■ 塑膠件雙色(射)成型工藝解析
一.雙色(射)成型工藝介紹
二.雙色(射)成型的分類及應用
三.雙色(射)成型的注意事項
四.雙色(射)成型與模內裝飾的區別
■ IML和IMD工藝解析
一.IML及IMD的定義
二.IML及IDM的區別
三.IML及IMD的注塑情況對比
四.IML及IMD技術的應用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