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關懷專業人士培訓
企業員工關懷專業人士培訓課程/講師盡在企業員工關懷專業人士培訓專題,百度搜索“交廣國際管理咨詢”企業員工關懷專業人士培訓公開課(免費試聽)北上廣深等地開課!專家微信18749492090,講師手機13810048130。
課程大綱
第一編 員工關懷專業人士的心理學基礎知識
1 心理學概論
1.1 心理學是什么
Psyche(英語:精神)+logos(希臘語:邏輯)=psychology(心理學)
1.2 心理學的來源
心理學的父親是哲學,母親是生理學——月老是生物學
1.3 心理學簡史
結構主義(馮特)→完形主義(格式塔學派:韋特海默、科勒、考夫卡)
→精神分析(弗安克艾)→人本主義(羅杰斯、馬斯洛)
→行為主義(巴甫洛夫、華生、斯金納)
→認知心理學(信息加工)
→認知神經心理學
1.4 心理學的基本內容
知、情、意(行)是人類心理/精神活動的三種基本形式
1.5 人類的心理現象
2. 心理正常與心理健康的區別與聯系
2.1 心理健康:“一種完整的身體、心理和社會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傷殘(WHO,1948);“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痛苦,而且包括在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完好狀態”(WHO,1978)
2.2 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的心理學標準
(1)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
(2)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
(3)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
3.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3.1 冠心病和A型行為之間的關系
3.2 原發性高血壓與情緒狀態和人格特點的關系
3.3 不良情緒對消化性潰瘍的重要作用
3.4 人格特征與偏頭痛的關系
3.5 強烈情緒情感與健康的關系
3.6 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功能與作用
4. 引發心理與行為問題的生物學因素
4.1 軀體創傷或疾病
4.2 饑餓
4.3 性剝奪
4.4 睡眠剝奪
4.5 噪音
4.6 氣候
5. 引發心理與行為問題的非生物學因素
5.1 精神性壓力源
5.2 社會環境性壓力源
5.3 工作組織中的壓力源
5.4 個性特征:遺傳、氣質、性格、人格、性別、早期經歷、年齡、智力、知識經驗、社會地位、情緒、心理承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事件的認知、態度和行為——從而導致人們的心理問題
5.5 社會比較與認知不協調
5.6 社會選擇與心理沖突
5.7 生活事件與環境變化
5.8 壓力的內省體驗——內心沖突
6. 什么在困擾中國人的心理
6.1 中國人常見的心身疾病
6.2 抑郁、焦慮、(心理生理性)失眠
6.3 南北差異:北方人飲酒;南方人吸毒
6.4 社會巨變:人口流動、都市化、緊張的工作環境和獨生子女家庭等
6.5 社會心理:農民工(心理失衡/城會玩)、白領(男怕沒“前途”,女怕沒“錢途”)、獨生子女(421家庭)
6.6 性別差異:女性,焦慮癥;男性,酒精引發的問題比婦女高48倍
6.7 自殺:全球26%的自殺出現在中國,同時中國是世界上女性自殺率高于男性的唯一國家
第二編 員工關懷專業人士的基本心理診斷技能
1. 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
1.1 以是否有器質性病變作為基礎
1.2 根據心理活動三原則和精神病性癥狀,與精神病性問題相鑒別
1.3 分析求助者的內心沖突類型/性質,與神經癥性問題相鑒別
1.4 分析求助者情緒是否泛化,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
1.5 確定求助者心理問題的持續時間、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影響程度
1.6 形成初步診斷
2. 嚴重心理問題的診斷
2.1 以是否有器質性病變作為基礎
2.2 根據心理活動三原則和精神病性癥狀,與精神病性問題相鑒別
2.3 分析求助者的內心沖突類型,與神經癥性問題相鑒別
2.4 分析求助者情緒是否泛化
2.5 確定求助者心理問題的持續時間、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的影響程度
2.6 形成初步診斷
3.神經癥性問題/可疑神經癥的診斷
3.1 定性評定
3.2 定量評定
精神痛苦程度:輕度;中度;重度
社會功能受損:輕度;中度;重度
4. 常見的心理障礙及自殺干預
4.1 心理障礙的判斷標準、主要類型與臨床表現
4.2 人格障礙及其調節
自我展露(自我表演)
4.3 神經癥的基本特點
4.4 焦慮癥及其治療
4.5 強迫癥及其治療
4.6 抑郁癥及其治療
抑郁型的歸因風格
4.7 自殺原因及信號
4.8 自殺的評估與自救
4.9 自殺心理干預及其技術
5. 心理障礙的三級預防
5.1 一級預防的主要內容
5.2 二級預防的主要內容
5.3 三級預防的主要內容
第三編 員工關懷專業人士的心理健康標準
1.了解并認識現實,持有較為實際的人生觀
2.悅納自己、別人以及周圍世界
3.情緒與思想表達比較真實自然
4.有較寬廣的視野,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
5.有超凡脫俗的本質、靜居獨處的需要
6.有自主的、獨立于環境和文化的傾向性
7.有永不衰退的欣賞力
8.曾有引起心靈震動的高峰體驗、浩瀚澎湃的心靈感受
9.愛人類并認同自己為全人類的一員
10.與為數不多的朋友建立深重的個人友誼
11.有民主風格,尊重他人意見
12.有高度德行,能區別手段與目的,絕不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
13.帶有哲學氣質,有幽默感
14.有創見,不墨守成規
15.對世俗合而不同
16. 對生活環境有時時改進的意愿與能力
第四編 員工關懷專業人士的基本素養與工作職責
1. 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學習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掌握心理輔導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了解員工,建立員工心理健康檔案
3. 制訂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利用同輩進行心理輔導
4. 進行多種形式的情感交流
5. 加強與心理問題員工上級的溝通
6. 建立信息員制度,及時處理突發事件
7. 熱愛企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愿意奉獻時間與精力,恪守心理輔導工作者的道德規范
8. 持證上崗,必須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培訓,能為員工提供個別心理輔導
9. 遵循“尊重理解、真誠保密、助人自助”的輔導原則,做好接待工作,完成輔導記錄
10. 守時守信,熱情服務,讓自己的工作成為員工健康成長的需要
11. 應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對自己能力范圍外的個案,應及時做好轉介工作
12. 如發現來訪者有危害其自身和危及社會安全的情況,有責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必要時應通知有關的上級主管部門)
13. 保持自身情緒的穩定與身心健康,在自身處于極度的情緒波動狀態時,避免接待來訪者
14. 嚴格遵守企業心理輔咨詢室的各項規章制度
第五編 企業EAP的基本操作流程
1. 心理狀況調查:采用專業的心理健康調查方法,建建立心理檔案、評估員工心理現狀,分析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
2. 心理健康宣傳:利用印刷資料、網絡、講座等多種形式樹立員工對心理健康的正確知識,鼓勵員工遇到心理困惑時正確、積極尋求幫助
3. 心理培訓:通過心理解壓、情緒管理、職業心態、協調工作與生活的關系等系列培訓,幫助員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質、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幫助管理者掌握員工心理管理的技術,通過適當方式協調員工解決心理問題
4. 心理咨詢:對于受心理問題困擾的員工,提供個人咨詢、電話熱線咨詢、電子郵件咨詢、團體輔導等形式多樣的服務,充分解決困擾員工的心理問題
5. 效果評估:在項目進行和結束時,分別提供階段性評估和總體評估報告,幫助管理者及時了解員工幫助計劃的實施效果,也為改善和提高服務質量提供依據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