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溝通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力資源管理者的問題,并不在于知識的掌握,也并非缺乏工作經驗,而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認知方式的問題。靜下來想想,其實本人在職業發展過程中也經歷過認知進化的過程。大體來講,我將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認知進化分為三個階段。僅是個人理解,也許并不準確。
01、工具論階段,謂之器
這是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一段時間后,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當然,有很多同仁會批判這個問題,但在我看來,這也許是所有人力資源管理者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區別僅僅在于有的人長,有的人短,有的人能認識到問題所在,有的人還在陷阱里面沾沾自喜。
從這個階段特征來看,我們會盲目追求各種管理工具,對各種專業名詞信手拈來,并以此作為工作的基礎和閃光點。此時,我們對工具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最佳實踐階段,認為標桿企業如此操作取得豐碩成果,那我們“拿來主義”必然也不會差到哪去。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會脫離實際,盲目追求所謂的“高大上”,溝通時,往往會蹦出諸如“組織變革、OKR、敏捷績效”等聽上去很“美妙”的名詞。
當然,我并不認為這個問題有多糟,這個價段恰恰是人力資源管理認知的必然過程。但我們要更加清醒的認識到工具僅僅是工具,不能把其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全部,也不能把其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價值。就像我們日常用的“火”,“剪刀”之類的物品,他們最大的作用在于幫助我們實現一個想法,解決一個問題,能讓我們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因此,要認識到工具的價值,但不能落入工具論的陷阱,要讓工具成為我們實現目的的利器,如此,我們的認知和進化才能到第二階段。
02、方法論階段,謂之術
我相信,這是目前很多人力資源管理者,尤其是那些任一定職位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所在的階段。我認為如果能從工具論陷阱走出,進入方法論階段,那無論職位還是發展經歷都會有一個飛躍。
從這個階段特征來看,人力資源管理者不再拘泥于學習更多新鮮的工具,轉而深挖內涵,結合所處公司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階段,重點在于通過人力資源管理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此時,人力資源管理的視角,已經從器轉向了術,說的理論一些,已經在實踐大師尤里奇所謂“不要關注過程,要關注結果”階段。如果,人力資源管理者能進化到這一階段,我認為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飛躍。因為,此時我們的思維方式已經從表象開始往解決方案方向轉變,更多注重的是直達問題的結果,從結果出發去思考采用何種方法更為合適。
這也是我在與很多朋友學習和溝通過程中,特別反復強調的一個階段,或者說人力資源管理者應該思考的方向。人力資源管理無論做什么,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對企業發展,對業務推進能產生何種價值,對問題能提供何種具有操作性的解決方案。此時,人力資源管理更多輸出的是驅動績效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階段,工具已經成為解決方案的附屬,我們不再盲目追求流行工具,更多關注的是其適用性,此時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將更接地氣。
如果能進化到這個階段,我相信對人力資源管理已經有自己的理解和實踐,且效果肯定令人滿意。當然,這個階段我認為并不能完全說明人力資源管理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人力資源管理者通過學習和思考,還能進化到第三階段。
03、哲學論階段,謂之道
這是人力資源管理進化的第三階段,此時知識結構已經較為完整,思維方式已經從局部轉向全部,中觀轉向宏觀。人力資源管理已經從利用“工具”輸出解決方案轉變為成為“空氣”融入日常。人力資源管理已經不是簡單存在的管理職能之一,而是內化于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成為一種行為習慣和思考能力。
武俠最高境界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作為人力資源管理者,要努力使自身的認知進化到哲學論階段。從這個階段的特征來看,就需要我們更多地去理解管理本質,將人力資源管理變成一種順應人性的規律。此時,我們才會進入大師尤里奇所謂“由外而內”的視角,才能站在整個管理的層面和高度去思考發展,才能將管理和環境互動起來,隨需而變。對于知識,我們會對其進行解碼和整理,將知識升華為智慧,并固化為日常的行為。從哲學的角度看,她就是對世界的一種認知,此時我們會對各種知識融會貫通,對事物產生自己有別于他人的理解。對于人力資源管理也是如此。
如今,隨著互聯網的發達,外面各種最佳實踐,各種大師非常流行。這時,就需要我們用哲學觀去鑒別和吸收,如果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理解,我們很容易會盲從,而忽略其背后所體現的管理哲學與理念。從哲學的角度講,任何事物并非簡單對錯之分,更多的是體現你自身的價值觀與對工作意義的追尋,她就像一盞明燈,無時無刻不在指引你想著正確的路上發展。從這個角度,我很是建議人力資源管理者在學習和思考西方先進管理技術的同時,多去中國傳統古典文化中汲取智慧之道的營養。
人力資源培訓師要將自己融入趨勢,高度關注自我進化,將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將思想理得更深刻一些。不要跌入工具論的陷阱,也不要在方法論階段止步,更需要在哲學論層面進化。學習不止,發展不止。
共有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