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最流行的一個詞匯肯定包括用戶思維。
所謂用戶思維,簡單說來,產品好不好,不是由產品制造方說了算——自己當然都說自己好——而是由市場決定,即消費者、用戶。
這是一個產品為王的時代,主編要變成優秀的產品經理。這句話的背景在于,以前媒體主編們只負責內容即產品生產,他不知道產品最終賣給了誰。如果賣的好,他不知道誰在消費這些產品;如果賣的不好,他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是產品不好,還是銷售不力等其他原因;他更不知道市場需要什么產品。
用戶思維則打破了這個怪圈,一切根據市場需求設計、生產。因為考核發生了變化,這就倒逼企業在管理架構上實行調整,所以出現了產品經理這個職務,即從設計到生產、銷售、服務等一條龍都要負責。事實上,因為能有各種數據做支撐,這種變化率先在互聯網企業身上實現,所以又叫互聯網思維。如今,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也緊跟潮流,開始了這一變革。
交廣國際管理咨詢認為企業管理與組織架構本沒有好壞之分,無論扁平還是垂直,職能還是業務,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模式。
比如以職能為導向仍然是目前眾多公司采用的組織模式,生產部門就負責生產的事情,它只需要考慮把生產做好,設計部門也只需要考慮如何把設計做的更好,這能排除很多其他干擾。這樣做好的地方是各司其職,做到精專,但這也有弊端,比如生產部門不關心銷售,設計部門也不知道哪款設計更受消費者歡迎。商品的最終目的都是銷售,銷售端雖清楚地掌握著各種產品的銷售及受歡迎程度,但在職能導向架構下,銷售只能負責銷售,涉及生產、設計等事宜,銷售部門也只能跨部門溝通,存在很大的溝通和管理成本,不可避免地會存在效率低下、溝通成本高昂、職責不清等弊病。
事實證明,扁平化的職能管理可能更適合單一品類的公司形態,它只產銷一種商品,那么,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可以扁平化在總經理的領導下,及時溝通、變化。這其實也是一種垂直化管理,只產銷一種產品的公司總經理其實就是產品經理。
但對于一個產品種類繁多,細分市場復雜的領域,一個職能部門若要考慮多條不同產品線的設計或生產,顯然不夠專注。大而全早就被證明不是一種最合適的模式。像李寧這樣一家橫跨籃球、跑步、羽毛球、訓練和運動生活在內的五大核心品類的公司,究竟是讓生產部門、設計部門、銷售部門通盤考慮籃球、羽毛球、跑步等各種不同產品,還是讓幾大產品門類獨立,各自自行考慮設計、生產、銷售等環節?
顯然,后者這種小而精、專而美的垂直模式能使各個事業部更加聚焦自己旗下的核心產品系,不僅從職能上聚焦,更能以市場需求、以業務利潤為導向,更利于企業運營。雷軍在參觀完凡客后對陳年說,“不夠專注、不夠極致是凡客遇到問題的原因”也論述了同樣意見。
消費者喜歡什么產品,究竟生產何種產品,生產多少;是否需要廣告宣傳和推廣資源,怎么宣傳,需要何種資源;成本多少;銷售途徑……這一切都由各事業部依據市場需求自行決定,最終以生意導向為考核標準。當然,垂直管理的事業部模式內部依然存有職能分工,因為術業有專攻,設計人員依然負責設計,市場推廣人員依然負責市場推廣。只是在垂直管理事業部模式下,生產者、設計者者不再像原先那樣向生產部門、設計部門匯報,而改為向各自事業部負責人匯報。
各事業部依據用戶需求及以生意為導向,組織生產、設計、銷售、推廣等環節,并以此管理考核旗下各職能人員。在設計、生產、銷售等各自領域發現問題后,立即在垂直管理模式下,由事業部內部及時溝通解決,因為各自都處于同一個事業部,都得以用戶消費即生意為導向,不能互相推諉。各事業部負責人說大了是各事業部總經理,往小了說就是產品經理。各事業部負責人最終向集團公司匯報、負責,并以此考核。
垂直管理的事業部模式賦予了事業部的獨立權力,增強了團隊協作溝通效率,形成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它促使各個核心品類事業部精準鎖定消費者多變需求,提高了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提升各事業部的整體運營效率,明確績效考核和管理,激發各事業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同時調整后的李寧相信可以大幅簡化現有流程,降低溝通和管理成本,使核心品類高效運營,成為李寧的利潤中心。
前GE集團CEO杰克·韋爾奇,在上臺伊始就對GE進行全面變革,決定要顛覆成本高昂的官僚體制。當初建立官僚體制時,原本是為了盡一切可能控制通用電氣這個龐然大物。但韋爾奇迅速削減了組織層級,賦予總經理更大的營運主導權。在這個過程中雖然遭遇了外界巨大的非議,但組織的瘦身調整極大激發了公司的發展,終究是把GE帶入了發展的快行道。
這一次,從公司層面推行管理組織架構調整,既是水到渠成,也是更高層級的一種肯定和更大范圍的實施。
共有 0 條評論